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汉武帝智擒匈奴:天心取米之谜

自西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国力强盛,统一天下,皇帝被认为是合法的天选之子。正如古语所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汉武帝的扩张下,汉朝疆域向外拓展,开辟了丝绸之路。然而,位于北方的匈奴却不服汉武帝的统治,频繁进犯我国边境。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是夏朝后裔,在夏朝灭亡后逃往北方,并逐渐吞并其他部族,发展成为匈奴。自公元前215年起,被秦国大将蒙恬逐出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经过70余年的壮大,到了西汉前期,匈奴已成为强大的游牧民族,频繁进犯西汉边境,给西汉政权造成了巨大压力。

匈奴占领西域后,开始觊觎汉武帝的王位。在一次汉武帝派遣使者到来时,匈奴不仅斩杀使者,还火速集结军队,准备与汉武帝交战。为了显示“先礼后兵”,又不失威风,匈奴派人向汉武帝送去了一份四字战书,极尽嚣张之态。

收到战书后,汉武帝感到疑惑。战书上没有直接的威胁或对皇帝的不敬,只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大字。于是,汉武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然而,朝中大臣也束手无策,汉武帝只好张贴告示,称能解开字谜的将会得到重赏。一位名叫何塘的修撰官听闻此事,经过思索,给出了答案。

何塘见到汉武帝后,表示能解开字谜,并提出了退敌之策。他解释说:“天”指的是汉朝,“心”是中原大地,“米”代表圣上。所以,“天心取米”实际上是匈奴意欲篡位的意思。汉武帝听后大怒,要求何塘提出对策。何塘则在每个字上加了一笔,将“天心取米”改为“未必敢来”。

汉武帝看后大笑,立即让匈奴来使带回战书。匈奴接到回复后大为震惊,没想到汉武帝竟能如此轻蔑地回复:“未必敢来”。匈奴感到措手不及,认识到现在发动战争是不明智的,于是匆忙撤退,回到北方休养生息。此后,汉武帝在公元前133年至119年间与匈奴多次作战,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要求匈奴臣服的皇帝。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