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东汉广陵王刘荆墓,出土的两件文物成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1980年,江苏省扬州邗江县一家砖瓦厂的工人意外挖到了一座古墓,后经考古发掘证实,这是一座汉代大墓,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东汉的某位诸侯王。

这座东汉诸侯王墓为大型砖室墓,虽早年已被盗,墓中仍出土了不少颇有分量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两件还成为了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下文将会着重介绍这两件国宝。

“错银铜牛灯”,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

错银铜牛灯属于釭灯的一种,主要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成,可拆卸。灯座为一呈站姿的黄牛,由牛首处延伸出烟管与灯罩相连,牛的腹部是空心的,可装水,这样油烟就可通过烟管溶入牛腹部的水中,以此可确保室内空气不受污染。

错银铜牛灯不单设计巧妙,灯身上的纹饰也十分精美。以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为地,饰龙、凤、虎、鹿等神禽异兽图案。其实,错金银器主要流行于战国,东汉时已不多见,这件错银铜牛灯却显示了高超的错银制作工艺。

这件雁足灯并不算特别,但是在灯的底盘口沿上有“山阳邸铜雁足镫建武二十八年造比十二”17字铭文,这为我们解开墓主人的身份之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依据,但真正解开谜团是在一年后。

1981年2月24日,这座墓的附近在修路,一位女村民在附近的废土堆取土时挖到一件拇指大小的“金块”,带回家清洗后发现这似乎是一件古物,很像是一枚金印章。后在周围人的劝说下上交。经鉴定,这确是一枚汉代金印,印文为“广陵王玺”。

“广陵王玺金印”,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纯金,重约122.8克,龟钮。汉代分封的诸侯王都是金印,太子、诸侯王为龟钮。1784年,日本曾出土一枚类似的蛇钮金印,印文为“汉倭奴国王”,等级要比这枚龟钮金印低一些。

废土堆是盗墓贼盗墓时留下的,这件印玺应该是盗墓贼在仓促间不小心遗漏的。印玺是最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陪葬之物。这枚“广陵王玺金印”的发现至少说明了甘泉山汉墓的墓主人是某一代广陵王。再结合铜雁足灯上的“山阳邸”、“建武二十八年”可知墓主人为广陵王刘荆。刘荆在建武十五年被封为山阳王,明帝刘庄即位,改为广陵王。

刘荆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个儿子,其母是贤后阴丽华。明帝刘庄是其同母兄长。刘荆是一手的好牌,有这个出身背景,注定一辈子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奈何刘荆不想好好当个诸侯王,他只想当皇帝。因此,刘荆就在作死的边缘游走,大有“不当皇帝毋宁死”的势头。折腾来折腾去,当不了皇帝还是去死吧。不过,尽管刘荆数次谋位,但毕竟是同母胞弟,刘庄对他还是十分宽容的。这一点从其墓葬也能看得出来。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