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 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武王伐纣”早期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提供了更早的证据,例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中记载着“武王征商”的字样,表明武王出征商朝。古代的书籍非常注重每个字的含义和深意,那么为什么在周初的金文中使用“征商”或“克商”,而不是“伐纣”或“伐商”呢?其中一个原因与对“伐”字的误读有关。

一、为什么周人选择使用“征商”或“克商”

“征”一词的本义是征讨,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因此“征商”意味着征讨商朝政权。而“克”字表示战胜,最早也出现在甲骨文中,因此“克商”意味着战胜商朝。也就是说,先有武王征商,后有武王克商。

根据相关的史料(包括出土文物)记载,周人出征时的旗号是“武王征商”,但在战前的宣誓动员中,周武王将矛头指向纣王,并宣读了纣王的四大罪状。牧野之战后,周人称之为“武王克商”。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周武王在出征的名义上选择了“征商”,但在战前宣誓时,并没有批评商朝,而是针对纣王。

二、为什么不选择“武王征纣”

原因很简单,如果将周武王出征的旗号定位在“征纣”,那么在击败纣王之后,会面临一个问题:是让商朝继续存在,让一个商朝的人接替王位,还是直接推翻商朝?选择“征纣”的旗号会留下很大的政治隐患。

1、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当时商朝已经岌岌可危,周人胜算极大,对于武王来说,最有利的政治旗号无疑是“征商”,直接推翻商朝统治,因此当时没有选择“征纣”。

至于名义上的“征商”,实际上是在宣言中选择了“征纣”,背后的逻辑是因为纣王有罪而征讨商朝。

2、从“伐”字的角度看,周人当时不太可能直接使用“伐纣”。问题在于,既然周武王的目标是商朝政权,为什么不使用“伐商”,而使用“征商”?这与当时对“伐”字的理解密切相关。

3、“伐”字由人和戈组成,从古至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构造的部分来看,可以大致理解为战士携带武器戈出征。例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伐”的构造类似于人手持戈矛,表示武力出征。

4、在周初的金文中,出现的“伐”字形状与现代的“伐”字相差较大,无法明确表示出“人”和“戈”的结构。因此,如果在金文中使用“伐纣”或“伐商”,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混淆。为了避免歧义,周人选择了使用“征商”或“克商”这样更为明确的表达方式。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选择这样的字词表达方式是基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同时也与当时对“伐”字的理解有关,避免了使用造成歧义的字形。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