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刘皇叔能有什么坏心思 从魏蜀吴的货币制度来看 谁在坑百姓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登基后往往会使用新的年号,同时也会铸造新的钱币。在建安十九年,刘备尚未在蜀汉站稳脚跟,也未称帝,就急不可耐地铸造了新钱币,名为“直百五铢”

这枚“直百五铢”铜钱的直径仅有25mm,重量仅为6.4克,与原来流通的五铢钱相比,几乎没有重量上的区别。然而,它之所以被称为“直百五铢”,是因为铜钱上纵向刻有“直百”两字,这意味着一枚“直百五铢”铜钱可以兑换一百枚五铢钱,实际上,刘备用同样的铜钱从百姓手中获取了远远超过原价的物资。

这一举措必定会抬高物价,引发通货膨胀。刘备作为一个以仁义和爱民著称的君主,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呢?

在三国时期,各个势力割据,战争频繁,打仗需要大量财力。曹操为了筹备军队,甚至设立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专门从古墓中盗取财宝,这成为史上盗墓活动的一个高峰期。然而,蜀汉并没有类似的地理优势,无法像曹魏那样轻松获取丰富的财富。因此,刘备只能想方设法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财政问题。、

除了掘墓,铸造钱币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铜在古代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也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然而,直接铸造钱币并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要找到一种方式从中获利。于是,刘备铸造的“直百五铢”应运而生,它的币值相当于一百枚五铢钱,有效地增加了国库的财政收入。

一般来说,占领城市和领土后,军队通常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战利品,但是刘备新入川之时,遇到了财政问题。这是因为刘备曾经向士兵承诺,如果成功占领川地,国库中的财宝都将分给士兵。这导致了国库财政困难,刘备采取了“直百五铢”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刘备铸造的新钱币实际上是对百姓的一种剥削,甚至波及到了东吴的经济。尽管刘备被誉为仁义之君,但他铸造的“直百五铢”却严重违背了这一形象。

在蜀、吴两国之间,贸易仍然存在。东吴位于江南地区,相对于中原,这里的社会相对较为安定,贸易活动频繁。然而,刘备的“直百五铢”和孙权的“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等虚值大钱的铸造,对东吴的货币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刘备的“直百五铢”,孙权下令铸造了“大泉五百”,并且还不断升级了“大泉当千”。这些虚值大钱虽然有效对抗了刘备的货币政策,但却对吴国的市场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使得百姓不得不用实物进行交易,导致了市场混乱和通货膨胀。孙权的这一举措虽然看似应对了刘备,但实际上损害了吴国的经济稳定。

与此不同,曹操统治的曹魏位于北方,拥有丰富的领土资源,相对来说受到的战乱影响较小。因此,刘备和孙权的虚值大钱对曹魏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曹操甚至曾试图恢复使用五铢钱,但百姓更喜欢使用实物进行交易,因此五铢钱未能恢复其原本的地位。

刘备的“直百五铢”虽然在当时解决了蜀汉的财政问题,但却导致了通货膨胀,对百姓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与之相比,曹操和曹魏的经济政策相对稳健,没有采取过激的货币政策。在三国时期的货币战中,刘备的虚值大钱无疑是最不厚道的一种做法,这也反映出历史中人物形象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