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拥有当时国内最强悍的湘军,为何不造反?

曾国藩作为晚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之首,是孔孟之道的卫道士。镇压太平天国、勘灭大乱,立下不世之功,为晚清续命半个世纪。民国时期的通俗历史读物作者蔡东藩评价: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开国伟人和蒋介石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曾国藩对后世子孙的教诲尤其成功,众多子孙都成为建设国家的精英人士。

《中国近代史》作者徐中约: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与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所以,曾国藩成了我国几千年特别少见的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完人。另外,还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明代大儒王阳明,也可以看作三不朽的代表人物。

直到现在,曾国藩依然对当今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笔者儿时逛过一个镇上的几个书店,几乎每个书店都有关于曾国藩的各种各样的书籍,那是笔者第一次知道曾国藩。

1851年,太平天国从广西兴起,洪秀全和杨秀清带领太平军一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般风卷残云,清政府所谓的正规军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堪一击,面对勇敢的太平军,几乎毫无招架还手之力。

太平军先后占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大片土地,清廷赖以生存的财赋重税东南膏腴之地变成了太平天国的地盘,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方最大的城市南京,改名天京,拥有东南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从此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坐在北京龙椅上的咸丰皇帝,实在坐不住了,整日惶恐不安,若热锅上的蚂蚁。一向对汉族大臣有好感的户部尚书肃顺建议地方大臣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

回湖南老家为母亲奔丧的曾国藩,被推上了历史前台。只做过十余年京官,毫无军事经验的他被迫开始了自己戎马倥偬十几年的军事生涯,也开启了晚清书生带兵的先河。

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经过自己按照戚继光那一套办法训练,大力购买洋枪洋炮等先进武器,再组建一支成建制的水师,湘军终于变成了一只战斗力及其凶悍的军队。

经过十年的战争,1864年,7月湘军终于攻克了太平天国都城天京,曾国藩和弟弟曾国荃立下不世之功,曾国藩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此时的曾国藩集团,幕府里面各种各样的人才应有尽有,晚清史上罕有其匹,拥有战功赫赫的军事将领几十人,如彭玉麟、曾国荃、杨岳斌、鲍超、刘长佑、刘坤一、刘锦棠等等。全盛时期的湘军人数达到30多万。

如果曾国藩带领湘军造反,推翻清朝,自己做皇帝不好吗?后世会有各种疑问,他为什么不造反?

1.不是不敢,是不想。通过上文分析,这时候的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管理江西、江苏、安徽和上海,手下谋臣武将众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必然响者云集。

2.曾国藩自幼熟读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天子门生,客观上讲对于国家和清廷是有感情的。曾国藩是继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之后的又一位完人,是孔孟之道的坚定信仰者和捍卫者。我们通过曾国藩的《讨粤匪檄》就可以看出: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如果成为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那样和奸雄曹操何异,这与理学大师的理念背道而驰。

3.国家的持续内乱,造反必将造成更严重的边疆危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靠近东北地区的沙俄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夺取了外东北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沙俄贪心不足,还对内东北虎视眈眈。

新疆地区,也会被沙俄染指。西南地区,英国这时候已经占领印度,完全可以通过印度这个桥头堡侵入西藏。如果继续内战,偌大的边疆领土,很可能被帝国主义占领。

4.洋务运动,富国强军。大乱之后的国家,民生凋敝,东南数省遭到了严重破坏。发展生产,休养生息才是明智之举。早在太平天国天京被攻克之前的1861年,清政府就开始了洋务运动。曾国藩继续搞洋务运动,发展国家的军事工业,才是他平定大乱之后的使命。

后记

曾国藩作为晚清汉族地主阶级的代表,捍卫清政府的统治,让国家发展强大,才是他后半生追求。发动军事叛乱,无论从国内和国家局势来看,都是不合时宜的作法。

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让清政府吃了一剂定心丸。为国家稳定做出来巨大贡献,是值得肯定的。曾国藩的丰功伟业,受万世敬仰犹不为过。

最后,借用北宋思想家张载的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曾国藩最真实的写照。

分享至: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