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历史趣闻 > 正文

乾隆给嘉庆选了四位治国重臣,然而短短数月间,就有三人死于军中

嘉庆元年爆发了川楚白莲教起义,这次规模涉及数省的农民起义历时九年,给大清王朝带来致命的一击,乾隆盛世也随着白莲教起义而落下帷幕。

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白莲教起义,不难发现,朝廷在整个镇压过程中,不缺彪悍能战的军队,国库也不缺银子,唯一缺少的便是领兵的大将。太上皇帝乾隆就曾说过,如果福康安在,局面就不会如此被动。

乾隆晚年,尤其是禅位的前几年,开始对朝中人事作了布局,希望在他百年之后,能给嘉庆留下一批可用之才,以确保祖宗的江山社稷能千秋万代。

乾隆为嘉庆选了四个栋梁之才

乾隆一朝人才济济,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名臣、名将,但遗憾的是到了乾隆晚年,这些人不是先乾隆而去,就是已经进入年迈阶段,年轻一辈中又鲜有可用之才,大清由此进入了青黄不接的阶段。

少不意味着没有,按照乾隆的规划,他百年之后,朝中主政的依然是和珅,要不然也不会在阿桂死后(嘉庆二年去世)将和珅提拔为首揆兼首辅。

至于野史中说和珅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的一笔“财产”,等着他上台来抄家的,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依据的。从当时的朝政来看,恐怕也只有和珅能胜任。

除了和珅,汉大学士孙士毅也进入了乾隆的视线。乾隆晚年,要说汉臣中谁最受宠,那么毫无疑问便是孙士毅,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要超过王杰、董诰、刘墉、纪晓岚等人。

原因无他,孙士毅虽是进士出身是一个典型的文官,但他却是少有的文武全才。在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征讨廓尔喀两次重大战役中,孙士毅的表现可圈可点,因战功被绘图紫光阁,由总督提升为大学士。

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大臣,乾隆没有不用的道理,按照他的设想,孙士毅将与和珅一起,成为嗣皇帝嘉庆的左膀右臂。

辅政大臣人选确立后,剩下的就是统兵大将了,乾隆晚年战将凋零,可堪重用的统帅只有福康安一人。

福康安出身名门,但他也不是檀香木马桶,在几次重大的战役中,福康安表现出了一个名将应有的特质,定西藏、平林爽文、镇压苗疆起义,几乎都是手到擒来,给乾隆的十大武功添砖加瓦。

福康安之外,便是和珅的弟弟和琳,从镇压林爽文起义开始,和琳一直作为乾隆重点培养对象,被安排在了福康安军中。

和琳的表现让乾隆很满意,其性格中优势是稳重、谨慎,刚好能弥补主将福康安的不足。加上他有和珅的支持,未来将是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先后而来的噩耗给了乾隆沉重的打击

进入嘉庆元年,苗疆战事进入第二个阶段,该年五月,首领石三保被捕,这也意味着苗疆起义进入尾声。

前线军报六百里加急传至京师,可乾隆见到奏报之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接到的是两份奏报,一份是捷报,另一份是则是噩耗。

就在石三保被捕后的第二日,即嘉庆元年五月十三日,福康安身染瘴气卧病在床,形势十分危急。文献中描述福康安的病情:“胸膈已经不受,神情变更,呼吸顿微,四肢厥逆。”

福康安素来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栽在这西南的丛山密林之中,仅一日,福康安便死在军中,年仅42岁。

福康安是当朝最重要的领兵统帅,乾隆帝将其倚为干城,凡有重大军务,必令其统领前往,所至皆不负使命。当乾隆看到福康安离世的消息时,他正在前往避暑山庄的路上,他对活捉石三保已经没了多少喜悦,以至于解到京师后即令诛杀,连审讯都免了。

太上皇乾隆给了福康安极高的待遇,悼惜之情溢于言表,他下旨赠福康安郡王衔,赏建专祠,还说等他回京时一定要亲往祭奠。

福康安去世后,和琳被派往前线主持战事,在和琳抵达之前,由孙士毅暂时署理四川总督,等和琳到后即可离任回京。

孙士毅在苗疆战役爆发后,被乾隆派出来赞襄军务的,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此时的孙士毅已是76岁,身任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乾隆还未从福康安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紧接着又接到孙士毅因染瘴气病逝的消息,这前后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

和琳还在途中,就接到孙士毅的病逝的消息,他马上向乾隆奏报,因为身为主将,和琳不能分身,亲自去为这位前辈送行,只有委派下属妥善安置,小心护送灵柩回京。

对又一名忠诚老臣的病逝,乾隆深为悲悯,追赠公爵称号,让其孙辈承袭伯爵。孙士毅临终前留下一个心愿,希望能够入旗。乾隆准其所请,命丧期过后,抬入汉军旗。

和琳也没有躲过这次灭顶之灾。平定苗变之前,这支清军经历了金川与廓尔喀之战,战斗力十分彪悍。他们的敌人显然不是装备落后的苗军,而是峰峦沟壑间那如雾如气的“瘴气”。

瘴气来时悄然无息,一旦发作则迅猛异常。和琳刚到军中不久,就觉得苗头不对,几天后开始出现症状。

和琳是八月初到的前线,二十日就染病,到了二十七日,已经是水米不进,病势日重。八月三十日,和琳病逝,大清又一颗将星陨落。

和琳曾在跟随福康安出兵廓尔喀,后来又担任过驻藏大臣,彼时的条件不可谓不恶劣,他都挺了过来,没想到最终还是折在了苗疆,这一年和琳也是42岁,与福康安同年生同年死。

前后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乾隆选定的三位治国重臣先后离世。当他们的灵柩抵达京师后,朝廷为其举行了重大的葬礼,年迈的乾隆亲临致祭,并再次赋诗缅怀。

乾隆苦心积虑培养的辅佐之臣,就这样凋零了,只剩下一个和珅勉力维持。可就是和珅本人,也没蹦跶多久,乾隆刚一闭眼,就被嘉庆帝下旨抄家赐死。

客观地说,如果福康安、孙士毅、和琳没有在苗疆殒没,那么嘉庆亲政后国事不至于那么艰难,在福康安的主持下,白莲教起义也不会那么猖狂,甚至连和珅还能侥幸逃过一劫。

历史趣闻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