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世界之最 > 正文

猞猁凭什么成为了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它有何特别之处?

众所周知,狼是分布最广的犬科动物,它们广泛的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那么你知道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是谁吗?既不是“森林之王”老虎,也不是“草原之王”狮子,更不是有着9个亚种分化的花豹,而是中型的猫科动物猞猁。

猞猁是猫科猫亚科猞猁属下四种动物的统称,它们是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亚猞猁以及短尾猫,这四种猞猁又有22个亚种分化,是猫科下亚种分化最多的一个类群。

那么,体型不如狮虎豹的猞猁凭什么成为了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猞猁的分布

在四种猞猁中,以欧亚猞猁的分布最广,它们广泛的分布于欧亚大陆上,具体分布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东亚地区,而且以欧亚猞猁的体型最大它们平均体长在1.1米左右(不含尾巴),平均体重在22公斤左右,最大体重超过了30公斤,它的毛发主要以土黄褐色为主,上满布满了黑色的斑点,一对较大的耳朵上有两个明显的毛簇,看起来像天线一样,有着8个不同的亚种分化(撒丁岛亚种已灭绝)。

 

加拿大猞猁是欧亚猞猁的近亲,有学者认为它是由迁徙的欧亚猞猁演化而来的,它的外观与欧亚猞猁也有些相似,不过毛发呈银褐色,黑色的斑点也不太明显。

加拿大猞猁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北部的森林中,在美国的蒙大拿、华盛顿州以及爱达荷也有大量的分布,有着三个亚种分化。

伊比利亚猞猁也称西班牙猞猁、南欧猞猁,它是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特有的一种猞猁,如今已经濒危。从体型上看,伊比利亚猞猁只有欧亚猞猁体型的一半左右,平均体长不足90厘米,体重平均12公斤左右。

从外观上看,伊比利亚猞猁的毛发主要以明亮的黄褐色为主,身上的黑色斑点颜色也比较的深,而且它除了耳朵上有黑色的毛簇外,触须和鬓角也各有一束黑色的毛发。

最后就是短尾猫了,短尾猫又称短尾猞猁,虽然其他猞猁的尾巴就已经够短了,但短尾猫的尾巴更短,看起来就像一个稍长一点球一样。从体型上看,短尾猫是最小的猞猁,它们的平均体长仅有8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10公斤左右,从外观上看,短尾猫的毛发主要以灰褐色为主,前肢上有明显的黑带,眼睛黄色、鼻子粉红色。

短尾猫是拥有亚种最多的猞猁,它们的分布地虽然在北美,但是从加拿大南部一直延伸到了墨西哥北部,由于它们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美国,所以又称美国猞猁。

因此,从四种猞猁的分布看,它们与灰狼一样,都是广泛的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北美大陆,除了猞猁外,所有的野生猫科动物都没有如此广的分布,比如老虎分布在欧洲小部分地区和亚洲部分地区,花豹和狮子分布在非洲和印度等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伊比利亚猞猁是如今最濒危的猞猁的,它们原本广泛的分布于伊比利亚半岛,如今仅在西班牙的南部少部分地区分布,而且数量仅剩下了约700只(2019年保育后的数据,在2011年仅剩下了279只)。

小小的猞猁凭什么有了如此广的分布?

四种猞猁在分布上几乎是没有重合的,其中伊比利亚猞猁偏安一隅(伊比利亚半岛),加拿大猞猁分布在北美洲北部,短尾猫则分布在北美洲南部,而欧亚猞猁则广泛的分布于欧亚大陆上。

从进化的角度看,猞猁属最早的祖先出现在距今约720万年前的北美洲,它们先分化出了短尾猫,然后是加拿大猞猁,之后,一部分的猞猁祖先通过白令海峡迁徙到了欧亚大陆,分化出了欧亚猞猁和伊比利亚猞猁。

而猞猁之所以从北美起源进而成为了欧亚大陆上常见的食肉动物之一,有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也正是这三个因素,让猞猁成为了分布最广的猫科动物:

第一:喜寒。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这四种猞猁基本上都分布在北温带的寒冷地区,也就是说猞猁是一种喜寒的动物,喜寒需要具备很强的保暖能力,而猞猁身上密实的毛发以及脚掌上厚长的毛发为它提供了很好的保暖能力。

同时寒冷地区,大型的猎食者相对比较少,这是因为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地区往往集中在热带,尤其是热带雨林地区,因此,喜寒的习性让猞猁远离了许多强悍的猎食者,从而能更好的在原生环境中站稳脚跟。

第二:小心谨慎的性格。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用在猞猁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野生环境下,猞猁是高度独居的动物,它们白天通常会隐藏在大树附近的岩石或者茂密的草丛中,晚上才活动。

而且在捕猎时,猞猁并不是主动出击的,而是守株待兔型的,它们会在隐蔽的地方一动不动的等待猎物靠近,然后再捕猎,这种方式能够避免与其他的猎食者相遇并发生冲突。

再有就是猞猁躲藏的地方通常都有大树,它们有着灵敏的听觉和嗅觉,一旦有陌生的动物靠近,它们会第一时间发现,如果不是猎物的气味,它们会迅速的上树,面对上树的猞猁,狼毫无办法,花豹虽然也擅长爬树,但是费力的去捕杀一只猞猁显然不如捕杀野鹿等动物来得更划算。

因此,小心谨慎的性格,让猞猁躲开了大多数的能够对它产生威胁的猎食者。

第三:排除异己。在猞猁的分布区内,其最大的威胁当属狼了,但是猞猁面对狼从来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科学家们曾经在白俄罗斯的森林中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这里的猞猁一旦在食物丰度上升时,就会对狼展开猎杀,这是因为食物丰度上升,狼群更倾向于独自活动。

此时的猞猁会通过潜入狼穴猎杀狼崽以及猎杀孤狼的行为来尽可能的排除异己,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当猞猁的密度达到10只每平方公里时,区域内的狼数量就会大大减少,而且狼的活动主要在猞猁领地的边缘。

第四:广食性。一种动物越不挑食,那么它们的生存能力就会越强,这一点看看野猪就明白了。虽然猞猁不像野猪那样属于杂食性动物,但是它们是典型的广食性动物,所谓的广食性就是对猎物的选择面非常的广,这种广度甚至达到了猫科动物之最。

它们小可以捕杀啮齿类动物、野兔和鸟类,大的能捕杀野鹿、狍子等动物,在欧洲,有记录显示猞猁可以捕猎的猎物体重极限是100公斤的驯鹿。

对食物的如此广泛的选择是猞猁捕猎能力强的体现,而这也帮助了猞猁在寒冷的地区有着稳定的食物来源,从而让它们的生存和适应性大大增加,也正是因为这样,猞猁才能适应针叶林、混交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以及半荒漠等多种环境。

分享至:

世界之最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