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发现 > 正文

古墓发现:六名少女陪葬,墓葬文物价值高

2004年冬季,湖北省钟祥市接到了一个电话,声称村旁的明代郢靖王墓可能又被盗了。这座大墓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盯上了,自1998年起,墓中就发生了多次盗墓未遂和被盗事件。虽然盗墓贼的手段高明,但是当地群众在对抗期间也在不断的成长,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抓获了多名犯罪团伙。

为了保护郢靖王墓,湖南省文物局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即刻对王陵进行抢救性发掘。据史料记载,这座大墓建有127幢红城墙、7间大殿和30座厢房,是一座小型宫殿。虽然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墓内仍是一个宝贵的文化遗产。

墓室外出现了一个墓志碑墙,应是面子工程,但现在却是一片豆腐渣。背墙破破碎碎,不像一个王陵该有的样子。专家们怀疑,这很有可能是郢靖王墓的防盗措施。墓室中还有两块巨石堵住了木门,每一块巨石都有1吨多重。这些异常都说明了墓中一定蕴含着大量高价值的随葬品。专家们准备了大量应急方案,确保万无一失。然而,清理墓室的过程异常艰难,因为土地被层层夯实,土质中似乎掺杂了一些东西,工人们根本凿不动。原本一个星期的清理计划直到半个月后才完成。

最后一块封门倒塌的声音回荡在长满荒草的古墓中。为了探寻墓中的秘密,专家立刻安排人员拆除封门砖。但在敲打墙壁时,工人们发现里面涌出大量的毒气。专家立即放下手中的工具,进行气体样本采集。当毒气散去后,工人们终于将封门砖拆除,一个黑乎乎的洞穴映入眼帘,发出阴森森的气息。更加恐怖的是,洞穴中弥漫着大量的雾气,让人毛骨悚然。人类总是有着无法控制的好奇心,特别是对于这样神秘的情境,越害怕越想了解内部情况。专家仔细观察后发现,墓门异常坚固,但通过缝隙观察,发现墓门似乎曾经被推开过。考古队员们迫不及待地将门打开,却只见前室空无一物。大墓中难道已经被盗过了吗?

然而,在空旷的前室东边,专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迹象。平整的土地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窝,粗略一数竟然多达数百个。考古队员们不禁感到不寒而栗。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坑中出现的一个人物,才恍然大悟这些小窝就是用来安放木棺的。虽然很遗憾大墓的秘密可能已被泄露,但清理工作还是得继续。正当所有人都在忙碌时,其中一名队员却脱离队伍往墓室深处走去。他肩负着重要的任务,需要查探更深的墓室。墓室中充斥着神秘的气息,但考古队员们还是很快找到了墓室的中心,发现里面有更多的文物和随葬品。

随着摄影师的记录,大家逐渐清晰了影镜盲的状况。一座亚字型结构的大墓呈现在众人眼前。这座大墓面积超过90平方米,连接石门的是前室,面积达19平方米。往前走就是中室,两侧各有一个耳室,耳室面积不足15平方米。墓道最深处是墓主的位置。墓室更是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即使外部温度降至零下,墓室内仍有十几摄氏度的温度。墓室就像一个冬暖夏凉的洞穴,透过洞口散发出来的气味只是常见的水蒸气。古人讲究“死如生”,所以他们需要在阴宅里保持与生前一致的环境。

在这座墓室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室的开阔空间,随后是同样空旷的中室。一开始专家们并不以为中室有什么作用,认为它只是一个通道。但仔细观察后,他们发现中室的地面异常,地上原本放着几个大箱子,残骸如今只剩下一具。虽然不知道曾经的大小,但从遗留物品的容量来看,箱子应该很大。此外,墓室中还发现了六名花季少女的骸骨,这些少女最大的不超过18岁,佩戴着金银簪花。这种人殉的陋习一直延续到了汉代。据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人殉流传至今,其中一个原因是朱元璋重新使用了这种陋习。

尽管前室和中室没有发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但大家不会放弃对后室的期望。幸运的是,在后室发现了一处关床的痕迹,以及大量属于郢靖王喜爱的物品,如晶莹剔透的“水晶深紫”和色泽鲜艳的“玛瑙龙兽堪称橘”。除了美观,这些物品还能实用,如水晶扇子可用于放置毛笔,阿瑙龙手则是用来镇旨。后壁出土的文物让这趟考古收获颇丰。最后,大家对西壁抱有很高的期望,但除了一些木永等物品之外,并没有其他特别的发现。大多数物品由铅和锡组成,可能是朱元璋临终前吩咐使用的丧葬仪器,不得使用金玉等高价值物品。

整个发掘过程中,最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棺床已经倒塌。除此之外,所有的发现已经基本清理完成。这次考古能否有重大的发现,还要看最后一次机会是否顺利。这座墓葬属于明朝郢王朱栋之子郢靖王朱诠,出土文物价值不菲,其中百余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清理棺木和随葬品时,专家们并没有找到朱栋和王妃的骸骨,但他们留下的随身物品被幸运地保存下来。

郢靖王的棺木中清理出了两枚素面金簪和一套玉腰带,以及其他金银玉器;王妃的四爱图梅瓶堪称圆青花中的极品,高度有37.6厘米,口径达到了6.2厘米,其价值不亚于英国伦敦那件2.3亿的鬼谷子下山的中国青花冠。这座明代亲王墓的出土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反映了明朝后期奢侈之风的蔓延。经历9次的道扰后,这座墓葬终于被安全地发掘出来,为人们揭示了明朝时期宫廷文明的璀璨之处。

 

 

 

 

 

 

分享至:

考古发现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