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一到,所有的灯火一起熄灭,两块宝木被一块儿从寺院殿堂的二楼抛下,人群顿时像水开了锅一样沸腾起来,你挤我,我推你,有的人甚至骑在别人的身上去争抢,而观众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在密集的闪光灯下狂喊,恨不得自己也冲进去。当宝木被人抢到后,人群渐渐地围成几个圈,慢慢地移动,走出寺院。争夺宝木的仪式就此结束。
日本会阳节的由来始于江户时代末期。人们对宝木痴迷的原因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据说,那时西大寺观音院刚刚建成,一位来自奈良的高僧将一种叫“修正会”的仪式传入此地。
在这个仪式上,僧侣们把庙里的宝物用“牛玉纸”包好,放在千手观音像的背后,供奉14天,祈祷国家安定、五谷丰登、人民富足。仪式结束后,用来包宝物的纸会由住持赠给年长的信徒。
据传,当时得到牛玉纸的家庭一年内果真顺顺当当、丰衣足食,于是,信徒们每年都来争抢牛玉纸,会阳节的风俗由此形成。到了500年前的室町时代,易碎的牛玉纸演变成由6寸长、直径3寸的杉木制成的宝木,当时的住持忠阿上人规定,由寺院抛下两块宝木,男性信徒自由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