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谜 > 动物未解之谜 > 正文

袋熊好“肛”用在刀刃上进化让它产出自然界中罕见的立方体

袋熊的新陈代谢特别慢需要很久才能消化袋熊属于四足有袋动物,居住于澳大利亚南、东部森林中、包括塔斯马尼亚在内的山区和荒地。它们有小短腿和小短尾巴、全身肌肉丰满,成年后可长达一米多,最重纪录为35公斤,最长寿的圈养袋熊寿命可达34岁。袋熊有遥远的过去。据DNA研究,在澳大利亚,它们和其它有袋类动物分化得比较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万年前。

长期的演变
在这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当中,袋熊的萌点很多,但令它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它那独一无二的立方体粪便。这种特殊的排泄物能够帮助袋熊科动物快速成长为大型肉食性食肉类动物。成年袋熊一次排便可产生4~8个立方体,一晚可生产80~100个,足够盖间小房子。

好肛用刀刃
科学家首先联想到了对于袋熊存活具有重大意义的臀部,那就是威力巨大的臀部。袋熊穴居,以其啮齿动物般巨大的门牙及强大的爪发掘网罗茂密的地下洞穴系统。下面又是值得一说的有趣演变过程,显示了袋熊另外一种独特的适应性,即其育儿袋与袋鼠一样,向上开口方向相反——向下(后)开口,这之后开袋的好处就在于,袋熊妈妈在刨土挖掘机上化身的时候,不会装一兜泥土。

水份的重要性
袋熊的新陈代谢特别慢,约需8~14天才消化完,从而帮助其在干旱的环境中存活。在消化过程中,袋熊会利用食物自身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和体重。2个礼拜消化,充足的消化系统,挤去每滴水,对于便便成型是有益的,最后固化于肠道末段,累积为“方糖”。
这一点可以从动物园里饲养的袋熊得到证实,多喝水、拉得快、大便松,形状则非立方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袋鼠式生存模式”,也叫“袋熊效应”。于是这些立方体就产生了,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在澳洲干燥栖息地环境优胜劣汰4000万年之后被迫产生的。
分享至:

动物未解之谜相关

邮箱不能为空
留下您的宝贵意见